線上提交翻譯需求

  • 00.00 HKD
  • 0000-00-00
  • 您現在的位置:博文首頁 > 翻譯技巧 > 英語教學面對翻譯的呼喚

    英語教學面對翻譯的呼喚

    時間:2012-06-06 14:57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至今,翻譯公司獲悉高校的英語教授教養(包括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的教授教養)一直倍受正視,而其在實施過程中已形成一種商定的遞進模式,即:聽、說、讀、寫、譯(這個“譯”似乎是後來加上去的)。毫無疑問,這種“聽說”領先,“讀寫”及“譯”跟上的教授教養鋪排有其歷史的公道性,是針對過去傳統英語教授教養的弊端而提出的。星移斗轉,三十年來,我國英語教授教養的層次已大大進步,高校入學新生的普遍英語基礎水準與國門初開之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今天,這“聽、說、讀、寫、譯”的教授教養模式或順序鋪排似又成為一種傳統,而這個傳統要不要照例原封不動地繼承下去,可能成為英語教授教養界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爭論點。以筆者愚見,我們暫時可以不必去改動“聽、說、讀、寫、譯”這個教授教養遞進順序,但是對它們各自所含的分量或權重也許可以根據新的情況做出這樣的調整:
      聽、說、讀、寫、譯
      換言之,“翻譯”作為高校英語學習與練習的一環雖仍被放在最後,卻應成為最重要的一環,真恰是last but not the least! 現實情況是,相稱一部門英語專業學生在畢業後或多或少、直接間接地要從事翻譯(包括口譯與筆譯)工作,這“譯”的品質或效果可能成為終極檢修我們英語教授教養成敗的試金石。同時,我們現在還面臨這樣一個新的現實情況,即國家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繼承深入,以及中國文化、中國元素進一步走向世界,都急需大批合格的口筆譯人才,我們的英語教授教養因而可能面對一次“翻譯的轉向”。因此,我們完全有必要進一步正視翻譯練習在英語人才培養方面所起的作用。但是我國眾多的外語院系,囿于其現行體系體例,不能為國家提供充足的翻譯人才。這固然是一個無奈的事實,但並不即是說我們的英語教授教養就不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更沒有理由完全超脫於這一變化了的情勢。
      客觀形勢的發展也已經向我們的英語教授教養提出了要重視翻譯練習的要求。眾所周知,教育部於2005年批准設立翻譯本科專業,國務院學位辦於2007年批准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明確提出這個學位教育的任務是為國家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業化的翻譯人才。
      正視翻譯,增加其在英語教授教養中的權重,以適應國家的需要,適應學生日後走上工作崗位的需求,恐怕是新世紀我國英語教授教養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題目。這就必定會或多或少地對現行的英語(包括英語專業與大學英語)教授教養與研究(包括英語教材的編寫及教授教養法的研究)帶來某些熟悉上與實踐上的新變化。其中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教師與學生都將逐漸熟悉到“教授教養翻譯”與“翻譯教授教養”兩者有重要的區別。
      翻譯作為一個練習項目,在我們的英語教授教養中實際一直存在,在我們的教材中也一直體現著。但是這種翻譯練習或翻譯項目的設置基本上都屬於“教授教養翻譯”的範疇。由於它們都圍繞英語語言練習展開,以達到語言教授教養的某一目的。好比,為了讓學生把握某個句型表達或為了操練某些詞彙表達方式而設計的。“教授教養翻譯”因而只為詳細的語言教授教養服務,是學習外語的一種手段(在某種意義上講,仍是一種相稱有效的手段)。但就翻譯的本質而論,“教授教養翻譯”究竟是一種狹窄的語言轉換訓練,對於學生今後處理各種複雜的翻譯任務作用有限。
      “翻譯教授教養”指的則是,在學生語言(應同時指外語與中文)基本過關的情況下而進行的系統的翻譯練習,它不僅僅是指語言層面上的轉換操縱,還涉及到兩種語言在轉換過程中的一般規律(包括結構的變異、詞彙的選擇等),更多的還要兼顧到兩種語言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差異、不同譯文受眾者的閱讀期待與口味、不同譯文文本的功能與目的等因素。
      正由於“翻譯教授教養”所包含的內容相稱廣,翻譯人才的培養就需要一整套課程設置來確保。這當然也是翻譯目前已獨立成為一個專業的原因之一。基於這樣的熟悉,我們似可以說,不管對於英語專業或非英語專業中的翻譯教授教養而言,純粹的“教授教養翻譯”並不能使我們的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翻譯功力,只有適當引入“翻譯教授教養”的理念才能使教師教翻譯、學生學翻譯產生更積極、更有益的效果。這就對目前英語教授教養中的翻譯課程及其授課教師提出了一種新的要求,即要對現存的翻譯教授教養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變革,以適應變化了的情勢。一方面,“教授教養翻譯”仍有擴容的餘地,由於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完全可借助翻譯練習得到鞏固;另一方面,又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翻譯意識的培養,向他們有重點地灌注貫注基本翻譯理念。說得再詳細點,就是要適當突破“教授教養翻譯”的限制,擇要添進一些“翻譯教授教養”的元素,讓學生在進步英語水準的同時,獲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翻譯基礎練習。例如,可以視情況簡練地插入講解漢英兩種語言的最基本區別——意合(parataxis)與形合(hypotaxis)之區別及由此匯出的翻譯處理原則。
      原文: 一個外國人,不懂中文,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挺不輕易的。
      譯文: It was really not easy for a foreigner, who does not know Chinese, to have traveled much of China.
      又如,可以視情況以典型的例子來說明,英譯漢的過程經常需要大幅度地打亂原句或倒置原句序,重新鋪排各個成分,以使譯出的句子通順達意。
      原文: Across the country, authorities stepped up surveillance against the disease, which is highly contagious, before a week-long holiday starting on May 1 when millions of people are expected to take to the air, railways and roads.
      譯文: “五一”長假即將來臨,數百萬人到時要乘飛機、火車或經公路交通外出。為此,政府在全國範圍加強了對這一高度傳染性疾病的監控。
      再如,教師可隨時從所使用的英語教材中擷取合適的篇章或句段來說明,英語詞語的翻譯遠非是一件機械對應的事兒,而是要“根據靠近它們的另一些詞的著重點而不斷變化意義的:或就近回心,或變換形態,或增減分量”。以某大學英語教材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中選取的一段課文為例。
      原文: He (Mr. Fleagle) was said to be very formal, rigid and hopelessly out of date. To me he looked to be sixty or seventy and excessively prim. He wore primly severe eyeglasses, his wavy hair was primly cut and primly combed. He wore prim suits with neckties set primly against the collar buttons of his white shirts. He had a primly pointed jaw, a primly straight nose, and a prim manner of speaking that was so correct, so gentlemanly ,that he seemed a comic antique.
      譯文: 據說弗利格爾先生為人很拘謹、固執僵化,這一輩子也趕不上時代。在我眼裡他似乎已到了六七十歲的年紀,且極度地古板。他戴一付過期的舊式眼鏡,一頭卷髮剪理得一絲不苟。他西裝筆直,領帶打結中庸之道對準白襯衣領頭紐扣。他的顎骨輪廓光鮮,鼻樑挺直,講起話來一本正經,字斟句酌,頗狀名流派頭,活像一件古董,令人失笑!
      總之,面臨國家對各類翻譯人才的巨量需求,探索一條能將“教授教養翻譯”與“翻譯教授教養”兩者結合起來的新路子,對泛博英語教師而言是一項很值得去嘗試的工作。它對於推進新時期英語教授教養的綜合改革也應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對於英語教材的鼎新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它也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進步英語水準的積極性。假如我們的翻譯課教師在這個基礎上又能進一步思索、研究翻譯教授教養及與之相關的翻譯題目,並就此撰文立說,不僅有助於晉升自己的學術水準,而且會對進步目前翻譯課程的教授教養品質帶來長久的益處。由於一個在翻譯題目上視野寬闊、理論功底扎實、又勤奮耕耘的英語老師必定會在課堂上展現其魅力,讓學生學語言、學翻譯都能佈滿愛好,進而樂此而不疲。